2021年10月14日,上海仁會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仁會生物”)的科創板注冊申請因主動撤回而終止。據上交所披露,仁會生物的首發申請于2020年2月4日獲受理,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仁會生物經過三輪問詢后于2020年7月31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的會議審核,并于2020年8月14日向證監會提交注冊申請。之后,仁會生物的IPO之旅就進入休眠狀態。
據證監會披露,從提交注冊申請到主動撤回申請的一年多時間內,仁會生物曾先后收到三次注冊階段問詢函,尤其第三次注冊階段問詢函,更是針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就銷售費用、營業收入、研發費用、股權代持及商業賄賂等問題提出相關問詢。不過,我們并未在證監會官網上看到仁會生物對這三次注冊階段問詢函的相關回復。
據招股書披露,仁會生物是一家專注于創新生物藥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自1999年1月成立以來,公司在內分泌、心血管和腫瘤治療領域堅持自主創新,形成了創新生物藥的完整開發體系。公司已于2017年2月上市中國糖尿病治療領域第一個創新藥——治療用生物制品誼生泰,并已開展在減重治療領域BEM-014藥物(主要成分貝那魯肽) 在中國市場的III期臨床研究以及FDA許可的美國臨床研究,如能順利獲批,BEM-014有望成為中國針對超重/肥胖適應癥的第一個創新藥,以及全球范圍內針對超重/肥胖適應癥的重磅創新藥。
目前,仁會生物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于單一產品誼生泰,該產品主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017-2019年(下稱“報告期”),仁會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408.96萬元、2732.31萬元和5687.15萬元,其中誼生泰銷售收入分別為1360.71萬元、2681.69萬元和5588.08萬元。報告期內,誼生泰銷售收入快速增長。
誼生泰銷售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其銷量的快速攀升。報告期內,仁會生物誼生泰的銷量分別為4.12萬支、7.98萬支和16.33萬支,2018年及2019年,誼生泰銷量增速分別為93.69%和104.64%。
不過,梳理招股書及歷次問詢回復的相關數據發現,仁會生物關于誼生泰銷量的信披內容可謂是錯漏百出。
據招股書披露,仁會生物以經銷模式實現產品銷售,產品最終銷往醫院和藥店,因此,首輪問詢問題14要求仁會生物說明誼生泰銷往終端醫藥和藥店的銷售金額占比。
回復顯示,因公司與終端醫院或藥店不存在直接銷售的情況,因此無法統計來自終端醫院或藥店的銷售收入金額,但可以獲得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銷往終端醫院或藥店的銷售數量。報告期內,誼生泰銷往終端醫院的數量比例分別為19.62%、21.5%和19.4%,銷往藥店的數量比例分別是80.38%、78.5%和80.6%。
第二輪問詢問題12關于“進一步按照公立醫院(三甲及其他)、民營醫院(三甲及其他)列表說明報告期各期終端銷售數量及占比情況”的回復顯示,報告期內,誼生泰銷往終端醫院的數量分別為0.57萬支、1.68萬支和2.86萬支。按照這組數據,報告期內,誼生泰銷往終端醫院的數量比例分別為13.83%、21.05%和17.51%。顯然,這與首輪問詢披露結果并不相同。
之后第三輪問詢問題8關于“經銷商向終端藥店銷售情況”的回復顯示,報告期內,誼生泰銷往藥店的數量分別為2.34萬支、5.61萬支和11.87萬支。按照這組數據,報告期內,誼生泰銷往藥店的數量比例分別為56.8%、70.3%和72.69%。同樣,這個結果與首輪問詢披露結果也不相同。
由于仁會生物產品最終銷往醫院和藥店,那么根據第二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銷往終端醫院的誼生泰數量以及第三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銷往藥店的誼生泰數量可計算出,報告期內,仁會生物誼生泰的銷量應分別為2.91萬支、7.29萬支和14.73萬支。這個計算結果比招股書披露結果分別少了1.21萬支、0.69萬支和1.6萬支。
此外,首輪問詢問題14要求仁會生物列表說明報告期內前十大終端銷售醫院或藥店的名稱、醫院級別、銷售金額等信息。其中,2019年,仁會生物前十大終端銷售醫院或藥店的銷售情況如下表所示:
根據回復結果可計算出,報告期內,仁會生物前十大終端銷售醫院或藥店的合計銷售數量分別為5916支、11405支和19463支。因此,報告期內,仁會生物前十大終端銷售數量占比應分別為14.36%、14.29%和11.92%。
但是,第二輪問詢問題12關于“前十大終端銷售數量占比”的回復顯示,報告期內,仁會生物前十大終端銷售數量占比分別為20.3%、15.63%和13.22%,比由首輪問詢回復所披露前十大終端銷售數量得到的數量占比分別高5.94%、1.34%和1.3%。
如果首輪問詢及第二輪問詢回復中關于前十大終端的銷售數量及其占比的披露結果是真實的,這意味著報告期內,仁會生物誼生泰的銷量應分別為2.91萬支、7.3萬支和14.72萬支。這個結果與由第二輪及第三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銷往終端醫院和藥店的誼生泰數量之和接近,卻比招股書披露的結果分別少1.2萬支、0.69萬支和1.61萬支。
綜上來看,銷往終端醫院和藥店的誼生泰銷量之和與由前十大終端銷量及其占比計算得到的誼生泰銷量比較接近,但二者均低于招股書披露的銷量,且差距較大。因此,關于誼生泰銷量,招股書和問詢回復文件給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其次,如果誼生泰銷量以招股書披露結果為準,那么根據問詢回復披露結果計算出的銷往終端醫藥數量占比應為13.83%、21.05%和17.51%,銷往藥店的數量占比應為56.8%、70.3%和72.69%;如果誼生泰銷量以問詢回復披露的銷往終端醫院和藥店的銷售數量之和為準,那么銷往終端醫藥數量比例應為19.59%、23.05%和19.42%,銷往藥店的數量占比應為80.41%、76.95%和80.58%。而這兩個結果均不同于首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相應結果。首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銷往終端醫院或藥店的數量比例從何而來?而且,第二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前十大終端銷售數量占比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至此,仁會生物誼生泰銷量的信披真實性就不得不令人懷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