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官網顯示,10月22日,在創業板申請IPO的四川合縱藥易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縱藥易購”)向證監會提交了注冊申請。
招股說明書顯示,合縱藥易購是一家專注于“院外市場”的醫藥流通綜合服務商。到目前為止,合縱藥易購以四川省作為主要市場,已經覆蓋了四川省內80%以上的醫藥連鎖企業、60%以上的單體藥店和40%以上的診所,并形成700余家下級分銷商的醫藥分銷體系。2017-2020年上半年,合縱藥易購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5.87億元、20.24億元、22.89億元和13.35億元,實現凈利潤4459.79萬元、5461.29萬元、6233萬元和2133.95萬元。
不過,研讀招股說明書發現,合縱藥易購在招股說明書中所披露的采購金額和客戶數量尚有令人不解之處。
首先看采購金額。招股說明書“采購模式”及“采購及主要供應商情況”中均披露,報告期內,合縱藥易購來自四個不同采購渠道的采購總額分別為14.53億元、19.04億元、21.44億元和11.66億元,其中不同采購渠道的具體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但令人不解的是,招股說明書在分析返利和采購金額的匹配情況時卻披露了一組與上述信息完全不同的采購額。
招股說明書在“報告期內返利的具體情況”中顯示,報告期內,合縱藥易購不同采購渠道下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5.12萬元、19.9億元、22.61億元和12.11億元,其中不同采購渠道的具體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從上述兩表中可發現,兩表的采購金額均描述為“公司不同采購渠道下的采購金額”,但各個采購渠道的采購金額卻完全不同。
不同分析情境下,不同采購渠道下的采購金額,合縱藥易購卻提供了兩組完全不同的數據,難道這兩個不同渠道采購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嗎?
再看客戶數量。招股說明書在“物流配送模式”中分析自主配送覆蓋的客戶數量情況時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合縱藥易購的全部客戶數量分別為16874家、22977家、34094家和31302家。
可是,招股說明書在“公司交易特點概述”中卻又披露,報告期內,公司的客戶數量分別為16874家、22977家、34094家和28641家。
比較上述兩組客戶數量不難發現,2020年上半年,兩個分析情境下的客戶數量相差了2661家,這又是何故呢?
無論是采購金額還是客戶數量,都是反映一個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信息,但合縱藥易購卻在招股說明書(注冊稿)中提供了如何混亂的信披內容,不知這種信披方式是否符合信披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要求呢?